欢迎光临衡阳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官方网站
    内容搜索:
今天是:
服务中心地址:衡阳市湘江北路49号
报名咨询电话:0734—8222612
宁安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>>国别介绍
立陶宛
加入时间:2017-02-28 11:09:12 访问量:1477 来源:

      【国名】立陶宛共和国(TheRepublicofLithuania)
      【国旗】呈横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为2∶1。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,自上而下分别为黄、绿、红三色。立陶宛于1918年宣布独立,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,采用黄、绿、红三色旗作为国旗。1940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,采用左上角有黄色五角星及镰刀、铁锤图案,下部有白色窄条和绿色宽条的红旗作为国旗。1990年宣布独立,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。
      【国徽】为盾徽。红色盾面上一位身着银装的骑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,右手挥一把银剑,左手持蓝地镶金黄色双十字的盾牌。
      【国家重建日(国庆日)】2月16日(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,立陶宛共和国成立)
      【恢复独立日】3月11日(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发表独立宣言);
      【国家日】7月6日(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国王明陶卡斯加冕)。
      【国家政要】总统达利娅·格里包斯凯特(DaliaGrybauskaite),2009年5月当选;总理布特克维丘斯,2012年12月任职;议长格德维拉斯,2012年11月当选。

      【自然地理】面积为6.53万平方公里。国境线总长为1644公里,海岸线长90公里。位于波罗的海东岸,北接拉脱维亚,东连白俄罗斯,南邻波兰,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。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气候。最高点海拔293.6米。1月平均气温-1℃,7月平均气温19℃。
      【人口】319.93万(2011年12月)。立陶宛族占83.1%,波兰族占6.0%,俄罗斯族占4.8%。此外还有白俄罗斯、乌克兰、犹太等民族。官方语言为立陶宛语,多数居民懂俄语。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,此外还有东正教、新教路德宗等。
      【首都】维尔纽斯(Vilnius),人口54.9万人(2011年12月),面积401平方公里。1月平均气温-4.9℃,7月平均气温17℃。
      【行政区划】2011年6月,立陶宛进行行政区划改革,取消县制,全国改为由7个城市、43个区、8个自治机构和2个疗养区共60个地方行政单位构成,大小城镇100余座。主要城市有维尔纽斯、考纳斯、克莱佩达、希奥利艾等。

      【简史】公元5—6世纪出现阶级社会。12世纪起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。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。13世纪形成立陶宛民族。14—15世纪,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大部在西俄罗斯、乌克兰和白俄罗斯。1558—1583年,立陶宛参加了反俄国的立窝尼亚战争。1569年根据卢布林条约,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。1795—1815年整个立陶宛(除克莱佩达边区外)并入俄国。立陶宛人民参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兰起义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,立被德国占领。1918年2月16日,立陶宛宣布独立,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。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领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。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联合组成立陶宛-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,同年8月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,并宣布独立。1926年9月28日,苏联政府同立陶宛缔结互不侵犯条约。同年12月,法西斯分子发动政变得逞。根据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,立陶宛被划归苏联版图,随后苏军进入立陶宛,苏德战争爆发后,立陶宛被德国占领。1944年,苏联军队再度占领立陶宛,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,加入苏联。1990年3月11日,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。1991年9月6日,苏联最高权力机关──国务委员会正式承认立陶宛的独立。同年9月17日,立陶宛加入联合国。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。

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     【宪法】1992年10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,11月2日生效,后多次修订。现行宪法共15章、154条。规定立陶宛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,主权属于全体人民,公民权利一律平等。立为议会制国家。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,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;任命和解除国家领导人的职务;有权弹劾总统,但需经3/5以上议员支持。总统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,任期5年,最多任两届。凡年龄在40岁以上且近3年在立连续居住的立公民可竞选总统。如总统病故、辞职、被弹劾或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等,其职责由议长代为行使。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,就重大外交问题做出决策,经议会同意任命和撤换总理,根据总理推荐任命和撤换部长。
      【议会】国家最高立法机关,实行一院制,共有141个席位,任期4年。议员由25岁以上在立定居的立公民直接选举产生,其中71名议员由全国71个选区中直接选出,其余70名由进入议会的政党产生,获得5%以上选票的政党和7%以上选票的政党联盟可进入议会,并根据各自获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。
      【政党】主要政党有:
      (1)祖国联盟—基督教民主党(立陶宛保守党)(HomelandUnion-LithuanianChristianDemocrats(LithuanianConservatives):联合执政党之一。1993年5月1日成立。
      (2)民族复兴党(NationalResurrectionParty):联合执政党之一。2008年6月创建,
      (3)自由中间联盟(LithuanianLiberalandCentreUnion):联合执政党之一。2003年5月31日创建,由立自由者联盟、中间联盟和现代基督教民主联盟三党合并组成。
      (4)立陶宛共和国自由运动(LiberalsMovementoftheRepublicofLithuania):联合执政党之一。2006年2月25日成立,主要由原自由中间联盟中脱离的成员组成。
      (5)社会民主党(LithuanianSocialDemocraticParty):在野党。1896年创建,1989年8月12日重建,2001年1月27日与立陶宛劳动民主党(LithuanianDemocraticLaborParty)合并。
      (6)劳动党(LithuanianLaborParty):在野党。2003年11月26日创建,2006年发生分裂,部分党员脱党另建“公民民主党”。
      (7)秩序和正义党(OrderandJusticeParty):在野党。2002年3月9日成立,原名为自由民主党,2006年5月13日改称现名。
      其他政党有:立陶宛自由联盟(LithuanianFreedomLeague)、立陶宛波兰人选举运动(LithuanianPoles'ElectoralAction)、绿党(GreenParty)等。

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     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。推行睦邻友好方针,以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关系为外交重点。近年来大力推行“东向”政策,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关系。在“民主、人权”等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存在严重分歧。近年来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,受到英国、美国及欧盟等制裁。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,是不结盟运动、77国集团、非洲联盟、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。同9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。
      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、5月1日加入欧盟。2007年1月1日,立正式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。

      【同欧盟的关系】2009年12月31日,根据立陶宛与欧盟签署的协议,立陶宛境内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正式关闭。
【同美国的关系】1991年9月6日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。立独立以来,一直与美保持密切关系,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场,积极参与美领导的军事行动。美政界人士多次高度评价立在国际反恐行动中的作用,称立是可信赖的伙伴。2008年立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。
      【同俄罗斯的关系】立俄1991年10月9日建交。立重视发展与俄关系,特别强调发展与俄加里宁格勒州的互利合作。同时,立方积极推动欧盟在能源问题等对俄政策上采取统一立场,以保证各成员国的利益。南奥塞梯冲突爆发后,立指责俄单方面挑起对格鲁吉亚的战争,强调俄没有履行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国际义务,推动欧盟和北约对俄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,立俄关系趋于冷淡。两国还在能源供应、对前苏联时期有关历史问题的评价等问题上存在分歧。
      【同波罗的海邻国的关系】立与拉脱维亚、爱沙尼亚在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传统联系,三国之间除设有国家元首、政府首脑及部长级定期会晤机制外,还建立了波罗的海大会、波海地区国家经济论坛、三国首都会议机制等。三国各层次交往十分频繁。
      【与中国关系】1991年9月7日,中国政府正式承认立陶宛独立。同年9月14日,中国与立陶宛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。2006年9月24日至28日,阿达姆库斯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。2008年以来,中立关系发展顺利,双方各级别往来密切。中国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,立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向地震灾区提供物资援助和精神支柱,有力地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。5月13日,立总统阿达姆库斯致函胡锦涛主席,就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慰问;5月15日,立议长尤尔舍纳斯致函吴邦国委员长表示慰问;立政府向中方提供20万立特(约合7.8万美元)人道主义援助,用于震后重建。8月,立总理基尔基拉斯赴华观摩北京奥运会并出席闭幕式,期间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会见。10月,立外长瓦伊杰库纳斯来华参加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;立副议长佩凯留纳斯、议会外委会主席卡罗萨斯、立中友协主席根贾利斯访华。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忠禹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、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、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国副会长李小林等访立。12月,外交部部长助理吴红波赴立进行两国外交部政治磋商。2009年4月,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率团访问波罗的海三国。2009年5月,杨洁篪外长与乌沙茨卡斯外长在越南河内亚欧外长会议期间寒暄。

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     【资源】森林和水资源丰富。森林面积211.5万公顷,覆盖率为32.7%,人均森林面积0.6公顷(截至2008年1月)。有722条河流,最长的涅姆纳斯河全长937公里,在立境内长度为475公里。立境内湖泊众多,水域面积超过880平方公里,面积超过0.5公顷的湖泊有2830个,其中最大的德鲁克夏依湖面积4479公顷。此外还有泥炭、矿物建筑材料等资源。自然资源贫乏,但盛产琥珀,有少量的粘土、砂石、石灰、石膏、泥炭、铁矿石、磷灰石及石油,所需石油和天然气靠进口。西部沿海地区发现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,但储量尚未探明。
      【工农业】工农业比较发达。独立后通过企业私有化走向市场经济,经济形势基本平稳。国内有三个自由经济区:考纳斯、克莱佩达和希奥利艾,那里有良好的投资环境:有欧洲标准的公路网,4个国际机场,不冻港(东波罗的海岸)和该地区第一个卫星通讯系统。工业是立陶宛的支柱产业,主要由矿业及采石业、加工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三大部门组成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,以食品、木材加工、纺织、化工等为主,机械制造、化工、石油化工、电子工业、金属加工工业等发展迅速,生产的高精度机床、仪表、电子计算机等产品行销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,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。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,占农产品产值的90%以上。农作物有亚麻、马铃薯、甜菜和各种蔬菜,谷物产量很低。

      文化教育

      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是教育和科学部、议会教科文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。重大教育问题由议会或政府与科学委员会协商决定。采取10年基础教育制度,即初等小学(1~4年级)、基础中学(5~10年级)。基础中学毕业后,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级中学(2年)、职业学校(3~4年)、音乐学院(6年)或职业教育中心。高级中学毕业后可进入高校进行为期4~5年的本科学习。此外,立还设立强化高中(通常为私立中学,4年)、特别学校(为残疾儿童而设)和青年学校等。

上一条:卢森堡
下一条:阿尔巴尼亚